人品是中國古代對文人士大夫個人品德的重要評價手段,其在官員身上體現(xiàn)出“官品”,在書家身上體現(xiàn)出“書品”,在詩人身上體現(xiàn)出“詩品”。官品、書品、詩品都是人品的代名詞。在中國書法批評史上,“書如其人”常作為評價書家與其書法藝術(shù)的評判標準。后人對前人的評價,常以書品論人品,或以人品論書品。歷史上有不少書法家如顏真卿、柳公權(quán)、蘇軾等都是“書如其人”的典型代表。
一、歷代關(guān)于“書如其人”的審美觀
“書如其人”的評價反映出書法家書品與人品的統(tǒng)一。“書如其人”的說法最早出自西漢揚雄:“故言,心聲也;書,心畫也。聲畫形,君子小人見矣。”后世認為這種提法指出書法是內(nèi)心世界的軌跡,是書家德行、品性的反映。自魏晉以來,書法評論家將書法作品視為書家的人格化產(chǎn)物,對書法的欣賞、品鑒,常與書家本人的品行緊密聯(lián)系在一起??v觀歷代對“書如其人”審美觀的說法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書法即心法:心與筆、心與字之間的關(guān)系
唐代柳公權(quán)在回答唐穆宗關(guān)于用筆之法的提問時,說道:“用筆在心,心正則筆正。”柳公權(quán)一方面從書法的角度說明心中端正,用筆就會端正,另一方面暗示穆宗,心存正氣,朝政之事才會公平端正。唐代張懷瓘說:“文則數(shù)言乃成其意,書則一字已見其心,可謂簡易之道。”說明書為心畫,一字見心。明代項穆認為心、人、筆、書四者間的關(guān)系是:“心為人之帥,心正則人正。筆為書之充,筆正則書正矣。……故欲正其書,先正其筆,欲正其筆者,先正其心。”“故心之所發(fā),蘊之為道德,顯之為經(jīng)綸,樹之為勛猷,立之為節(jié)操,宣之為文章,運之為字跡。”說明心正則筆正、筆正則字正,書法即心法,“心”是書法的主宰者。
本立而道生:修養(yǎng)與書法之間的關(guān)系
唐代孫過庭在《書譜》中提到書家的修養(yǎng)問題,他認為:“君子立身,務(wù)修其本。揚雄謂詩賦小道,壯夫不為,況復(fù)溺思毫厘,淪精翰墨者也。”強調(diào)了君子立身之本在于德行,德行是翰墨之基。明清之際思想家、書法家傅山在《作字示兒孫》中說:“作字先作人,人奇字自古。”說明做人的重要性??鬃诱f:“君子務(wù)本,本立而道生”(《論語》),人是“書品”之本,人格修養(yǎng)提高了,翰墨之道必然會提升。
德藝雙馨:人格境界與書學(xué)境界的關(guān)系
清代朱和羹在《臨池心解》中說:“書學(xué)不過一技耳,然立品是第一關(guān)頭。品高者,一點一畫,自有清剛雅正之氣;品下者,雖激昂頓挫,儼然可觀,而縱橫鋼暴,未免流露楮外。”元代郝經(jīng)在《臨川集》中說:“羲之正直有識鑒,風度高遠,觀其遺殷浩及道子諸人書,不附桓溫,自放于山水間,與物無競,江左高人勝士鮮能及之,故其書法韻勝道婉,出奇入神、不失其正,高風絕跡,貌不可及,為古今第一。”近代書法家林散之一生非常重視人品與藝品之間的關(guān)系,他強調(diào)“做人著重立品,無人品不可能有藝品。”近代學(xué)者王國維說:“有境界、品自高”,人格境界提升了,書學(xué)境界自然會提升,德藝雙馨自然而得。
二、顏真卿“書如其人”之淵源
顏氏家學(xué)淵源深厚,顏氏家族人才輩出,顏真卿的五世祖顏之推,深知古代圣賢關(guān)于“忠孝”、“立身”、“慎言”等方面的教誨著述已經(jīng)很多,但仍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和處世之道寫成《顏氏家訓(xùn)》,希望對子孫后代有所啟示。顏真卿在《顏家廟碑》中述說祖上家風:“有若子泉、宏都之德行;巴陵、記室之書翰;特進、黃門之文章;秘書、華州之學(xué)識。”“德行、書翰、文章、學(xué)識”是顏氏家族歷代傳承不衰的優(yōu)秀文化傳統(tǒng),它們共同構(gòu)成顏氏家族的家風。顏真卿贊揚其父顏惟貞繼承了顏氏家風,“紛綸盛美,遂舉集于君”,暗示自己將顏氏家教、家風、家學(xué)融匯一體,發(fā)揚光大,“幸承遺訓(xùn),叨受國恩,既荷無疆之休,敢揚不朽之烈”。
顏真卿不僅繼承了顏氏家風,舅父殷氏家風也對其影響很大。顏真卿三歲喪父,自幼隨母殷夫人寄居舅氏殷踐猷家生活,殷踐猷對顏真卿啟蒙教育和影響很大。殷氏“累葉皆以德行、名義、儒學(xué)、翰墨聞于前朝”,其與顏氏家風“德行、書翰、文章、學(xué)識”以及孔門四科“德行、言語、政事、文學(xué)”比較相近,且都以“德行”為先。顏真卿深受舅父殷踐猷的影響,在《殷踐猷墓碣銘》中說:“君悉心訓(xùn)獎,皆究恩意,故能長而有立。”
顏真卿幼時處于唐玄宗時代,玄宗非常重視儒學(xué):興學(xué)校,重禮樂,校正典籍。因此,顏真卿個人品德的形成不僅與顏氏、殷氏家風有很大的關(guān)系,與唐代重視儒家教育也有很大關(guān)系。
顏氏家族中,巴陵、記室擅長翰墨,而殷氏一門書法以殷仲容最著名,“仲容以能書為天下所宗,人造請者箋盈幾。”顏真卿受舅氏殷踐猷的影響很大,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顏真卿自幼在翰墨的熏陶中生活,自然為其以書入仕奠定了基礎(chǔ)。開元二十四年(736年),顏真卿經(jīng)吏部銓選試《三命判》,入高等,舉拔萃科,授朝散郎、秘書省著作局校書郎。書法在唐代吏部銓選中占據(jù)重要的地位。唐吏部銓選考試包含四個方面:“身、言、書、判”。“書”的評判標準是“楷法遒美”,“觀其書、判。已試而銓,察其身、言。”這四個方面都通過后,再考察德行與才能,“先德行;德均以才,才均以勞。”
以上充分說明顏真卿是德才皆備者,他是人品、官品、書品的集大成者,“書如其人”對顏來說當之無愧。
三、顏真卿碑帖中反映出“書如其人”
“書為心畫”,書法是內(nèi)在心靈的真實寫照。“書者,如也。如其學(xué),如其才,如其志??傊?,如其人而已。”顏真卿宦海沉浮,翰墨一生,為后世留下了很多經(jīng)典碑帖。觀其碑帖無不反映出“書如其人”。
莊重篤實,承家之謹
《顏家廟碑》是顏真卿為其父顏惟貞撰文并書,此碑平易近人、平整規(guī)矩;剛勁莊嚴、雄偉挺拔。字里行間敘述著顏氏八位祖先的“德行、書翰、文章、學(xué)識”,真卿是顏氏家風、家學(xué)的傳承與發(fā)揚者。北宋書學(xué)理論家朱長文說:“觀《家廟碑》,則莊重篤實,見其承家之謹”。清代孫承澤評價此碑:“魯公忠孝植于天性,殫竭精力以書此碑,而奇峭端嚴,一生耿耿大節(jié),已若顯質(zhì)之先人矣”?!额伡覐R碑》是顏真卿七十二歲時所作,此時人書俱老,筆力雄健、結(jié)體莊密中透出古樸之意。碑中“大、重、樸、厚、嚴”的特點反映出顏真卿的忠義人格與嚴謹法度已融為一體,創(chuàng)造出一種方正莊嚴、齊整大度的書法審美觀。
《顏勤禮碑》是顏真卿七十一歲時為其曾祖顏勤禮撰寫并立此碑,碑文記述了顏勤禮的生平履歷,從顏勤禮的高祖到其玄孫一輩,均有涉及。碑文樸實無華,以人物羅列為主,是一本簡明的顏氏族譜。此碑特點是起筆與收筆之處多圓筆藏鋒,筆力沉著,線條渾厚,剛?cè)嵯酀?。整篇雄深雅健,莊重篤實,布局上顯示出“顏體”的氣勢美,足見其承家之謹。顏真卿書寫此碑時人書俱老,書法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,書品與人品合二為一。
常守忠義,精忠報國
《祭侄文稿》是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書法草稿。安史之亂中,顏杲卿父子挺身而出、堅決抵抗,以致身陷囹圄,杲卿“世為唐臣,常守忠義”,最終“父陷子死,巢傾卵覆”。顏氏一門被殺害三十余人,杲卿之子季明、外甥盧逖在內(nèi)。《祭侄文稿》通篇大氣磅礴,豪情縱放,遒勁有力,一氣呵成,被元代鮮于樞譽為天下第二行書。清代王澍說:“魯公痛其忠義身殘,哀思勃發(fā),故縈紆郁怒,和血迸淚,不自意其筆之所至,而頓挫縱橫,一瀉千里,遂成千古絕調(diào)。”顏真卿面對國之殤,家之痛,忠義人格躍于紙上,悲憤之情流淌于字里行間。其行文構(gòu)思,起伏跌宕,毫無掩飾,是顏真卿人品與書品融為一體(“人書合一”)的代表之作。
《爭坐位帖》(《與郭仆射書》)是顏真卿因尚書右仆射郭英乂為迎接汾陽王郭子儀父子入朝、不按常規(guī)安排百官站位順序的做法,憤憤而書。顏認為“朝廷紀綱,須共存立”,并極力維護國家制度。此書“忠義之氣橫溢,而點畫所至處,便自奇勁。”浩然正氣躍于紙上。米芾認為《爭坐位帖》“在顏最為杰思,想其忠義憤發(fā),頓挫郁屈,意不在字,天真罄露,在于此書。”書以性情為本,書為心畫,《祭侄文稿》、《爭坐位帖》等行草書真情流露,遒勁有力,是“人書合一”的典范。
顏真卿性情直耿,不怕得罪一時,唯恐違反道義,一生多次被貶,但不減其對國家之忠心。在貶為硤州別駕、途改吉州別駕任上,書寫《守政帖》,告誡后人“政可守,不可不守”,“雖貶居遠方,終身不恥。”這種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、惟為國守政之志不可改的精神來源于《顏氏家訓(xùn)》:“未知事君者,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,見危授命,不忘誠諫,以利社稷,惻然自念,思欲效之也。”《守政帖》全文短短幾十字,精忠報國之心溢于言表,真、行、草三種書體夾雜一起,可見當時心情復(fù)雜。“千載之下,使人讀之,尚可畏而仰也。”
崇尚佛道,灑脫自在
顏真卿所處的盛唐時代,皇帝對佛教推崇倍加,士大夫中信仰佛教與僧人交游者甚多,顏真卿也不例外。祖上顏之推在《顏氏家訓(xùn)》中教育后世子孫對佛教要“信而有征”、“勿輕慢也。”顏真卿前后兩次書寫《天下放生池碑銘》,碑銘中體現(xiàn)了儒家的仁義和佛家的慈悲,頌揚皇帝好生之德。特別是第二次用擘窠大字書寫,望此碑流傳千秋,字里行間流露出其對佛法的恭敬虔誠。
顏真卿崇尚佛道,并不影響其以儒家思想為指導(dǎo)的人格魅力及敦厚書作,反而有利于作品不拘泥于儒家的拘謹。比如《裴將軍詩》,真行草三體并存,變化奇特,隨心所欲而不逾矩。其中蘊涵著佛家的“法無定法”、道家的“無為”之境?!堵楣孟蓧洝肥穷佌媲浯髿v年間被貶外數(shù)十年,仕途失意間所書,當時遠離政治中心,依托佛道,尋求解脫,此作反映其問道向禪的心境,歐陽修認為:“顏公忠義之節(jié),皎如日月,其為人尊嚴剛勁,象其筆畫。”此記有些結(jié)構(gòu)和用筆稍有丑怪,正是古拙質(zhì)樸、灑脫自在的表現(xiàn)。這也是顏真卿集佛道儒三教思想于一身,融會貫通于書法碑帖中。
四、顏真卿書論與文論反映出“書如其人”
書論《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》的為人之道
天寶五載(756年),醴泉任滿而未有新官職時,顏真卿到洛陽向著名書法家吳郡張旭學(xué)筆法。筆法在古代是書法家的核心機密,不輕易傳人,張旭在真卿的再三懇請下,于其臨行前傳授筆法要訣。張旭就相傳鐘繇所說筆法十二意進行提問,讓顏真卿談個人心得。筆法十二意包括“平、直、均、密、鋒、力、輕、決、補、損、巧、稱”十二字,看似簡單,實則暗含哲理和做人之道,“平謂橫”、“直謂縱”,橫平豎直暗含做人要堂堂正正,站得穩(wěn)、立得正。“均謂間”、“密謂際”指字與字之間的組織、呼應(yīng)要緊密,暗含做事要有頭有尾、首尾呼應(yīng),不能半途而廢。“鋒謂末”指筆鋒要雄健,暗含做人要有雄健的氣質(zhì)。“力謂骨體”指用筆要剛勁有力,點畫要有筋骨,氣勢雄強,暗含做人要有浩然之氣。“補謂不足”指結(jié)構(gòu)、點畫有不到位時,通過旁邊點畫變化、章法布白進行補救,暗含做事不可能事事完美,如遇不當之處,需彌補、改進。“巧謂布置”指意在筆先、章法先行,暗含做事之前要規(guī)劃清楚。“稱謂大小”指大字要收縮變小,小字要舒展變大,暗含做事要統(tǒng)籌兼顧、協(xié)調(diào)平衡。
“寫字者,寫志也。”寫字即是寫心,顏真卿從“十二意”中悟得筆法,同時也將其踐行于做人做事中。張旭最后給真卿傳授:“用筆當須如印印泥……用筆如錐畫沙,使其藏鋒,畫乃沉著,常欲使其透過紙背,此功成之極矣。”“錐畫沙”用筆,可達到鋒藏筆中,點畫遒勁,力透紙背。“錐畫沙”暗含人生不會一帆風順、需克服阻力、逆境中前行。“印印泥”形容運筆圓潤厚重,穩(wěn)健有力,暗含做人要穩(wěn)健敦厚。清代包世臣云:“平原如耕牛,穩(wěn)實而利民用”。顏真卿為人做事忠義厚道、嚴謹穩(wěn)重,顏書端莊厚重而法度嚴謹,“書如其人”在顏真卿身上得到了完美體現(xiàn),人品與書品融為一體。
文論《刑部侍郎孫逖文集序》的文質(zhì)彬彬
永泰元年(765年)顏真卿因?qū)O宿兄弟之請,為其座師太子詹事孫逖文集作序——《刑部侍郎孫逖文集序》。此文主要包含兩個方面:一,文以“導(dǎo)達心志,發(fā)揮性靈,本乎歌詠,終于《雅》《頌》”,即文以言志、最終文以載道;二,“文勝質(zhì)則繡其鞶帨,質(zhì)勝文則野于禮樂”。歷來文章文、質(zhì)不能適中,質(zhì)與文需內(nèi)外皆修,“文質(zhì)彬彬,然后君子”。反映于顏書,用筆渾厚強勁,豐滿而不失筋骨,這是“文質(zhì)彬彬”的返照。
五、顏真卿“書如其人”對當時及后世的影響
顏真卿被歷代統(tǒng)治階級與士大夫所重視,主要表現(xiàn)在以下幾個方面。
顏真卿“書如其人”是盛唐時代精神的體現(xiàn)
顏真卿成長、入仕于盛唐開元時期,此時國家統(tǒng)一、政治開明、經(jīng)濟繁榮、文化發(fā)達,社會和諧,這個時期不但是唐代最強盛時期,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。杜甫在《憶昔二首》詩中描繪大唐盛世:“憶昔開元全盛日,小邑猶藏萬家室。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倉廩俱豐實。”可見當時的繁榮景象。楷書,從東漢末年出現(xiàn)到魏晉幾百年的演變,在唐代成熟。初唐四大書家歐陽詢、虞世南、褚遂良、薛稷之楷書普遍瘦硬遒勁。到了盛唐時期,國運興隆,氣象宏大,雄偉美于精巧,肥碩美于纖細,顏真卿雄厚端莊之書風應(yīng)運而生。清代康有為說:“明皇極豐肥,故李北海、顏平原、蘇靈芝輩并趨時主之好,皆宗肥厚。”北宋黃庭堅說:“觀魯公其帖,奇?zhèn)バ惆?,奄有魏晉隋唐以來風流氣骨,回視歐虞褚薛徐沈輩,皆為法度所窘,豈如魯公肅然出于繩墨之外,而卒與之合哉!蓋自二王后能臻書法之極者,惟張長史與魯公二人。”顏真卿楷書法度嚴謹?shù)痪心嘤诜ǘ?,?ldquo;書如其人”是盛唐時代精神的體現(xiàn)。
顏真卿“書如其人”對歷代統(tǒng)治者的影響
顏真卿忠義之節(jié)為忠臣樹立標桿,顏書穩(wěn)重端莊,盡合字學(xué);擘窠大字,適合官場文書、牌匾,符合儒家中庸和諧、文質(zhì)彬彬、浩然之氣的美學(xué)思想。建中四年(783年),受盧杞陷害之計,顏真卿被迫前往許州安撫李希烈。明知兇多吉少,但真卿忠君愛國,視死如歸,最終被縊死。后曹王李皋上疏曰:“今顏真卿伏縊希烈庭,皆啟明君臣,發(fā)揮教訓(xùn),近冠青史,遠紹前賢。”顏真卿的忠義典范,為百官樹立了積極的形象。顏真卿一生“出入四朝,堅貞一志”,奉公循理,不伐能不矜功,以天下興復(fù)為己任。其忠義正氣與天地并存、與日月同輝。清康熙評價道:“覺忠義之氣,猶勃勃楮墨間,朕重其人,益愛其書,不啻逾于球璧矣。”
顏真卿“書如其人”是士大夫的勵志榜樣
顏真卿忠義人格之魅力與書法法度之嚴謹,是晚唐以來,士大夫?qū)W習(xí)的榜樣。北宋中期,由于“士大夫忠義之氣,至于五季,變化殆盡。”文人士大夫中大力提倡顏書。顏書在宋最為顯赫,宋代書家無不受其影響。北宋歐陽修認為顏真卿“忠義出于天性,故其字畫剛勁獨立,不襲前跡,挺然奇?zhèn)?,有似其為人?rdquo;宋四家蘇軾、黃庭堅、米芾、蔡襄;明清士大夫董其昌、王鐸、傅山、伊秉綬、何紹基、翁同龢等都學(xué)自顏書。蘇軾說:“吾觀顏公書,未嘗不想見其風采,非徒得其為人而已。”傅山更以魯公為榜樣,“作字先作人,人奇字自古”,“未習(xí)魯公書,先觀魯公詁。”
顏真卿書如其人,歷來在國家、士大夫和民間得到熱捧。一方面由于“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”,其忠義人格之魅力,剛正不阿、浩然之氣融于書法之中。另一方面顏書剛勁遒美,氣勢恢宏,流露出忠義之氣。人品是顏真卿政治人格的內(nèi)在特質(zhì),書品是其政治人格在書法中的體現(xiàn)。顏氏人品與書品源于家學(xué)傳統(tǒng),發(fā)展于仕途生活,融于顏氏碑帖與書論文論中,為大唐盛世樹立了豐碑,是統(tǒng)治階級的義膽忠魂、士大夫的勵志榜樣!(張利國)